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协动态 > 正文

市科协党组书记张智勇在网络应急科普工作视频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0-03-06 13:07:28

同志们:

非常感谢曲主任、朱老师以及疫情期间参与应急科普工作的各位同志,大家很辛苦。我们会议还邀请了省科协领导、市卫健委和市信息化办公室有关同志,但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们都在一线,无法参加会议。刚才,各位同志作了发言,我听了很受启发,成绩和经验值得肯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必须要强化应急科普意识

科协的工作是要急党政所需、群众所急,要有作为、要发声,要在人民群众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发出我们的声音来,不能无所作为;要知道什么是应急,应急就是不能慢、反应快;要有及时的动员能力、动员办法,不能够临时打乱仗,平时要进行演练,要有章法、有储备、有计划、有安排;要随时能够找到应急科普的专家,要知道科普的对象,要有应急科普的渠道,要制定应急科普的动员机制和预案。

特别是我们要有应对谣言的办法,要能识别谣言,辟谣要有作为。本次应急科普工作中有辟谣的内容,但还不够多,还可以改进。应急科普活动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吸引力。我们的科普工作要吸引群众,不要死板,要更贴近生活、贴近需求。“襄阳小科”活动反映出,大家对科普中国的应用还不够,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科普内容的权威性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权威的内容,自己瞎编乱造,那就不是应急科普,那是造谣。关于应急科普方面,我们科协今年的预算计划和工作计划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以后补助的方式做相应的调整。

二、必须要运用现代手段做科普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事件将会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对各行各业也将产生影响,包括对科普的方式、方法、手段、能力都将产生影响。事实证明,“摆地摊”式的科普、展览式的科普等传统科普,在当前情况下是不允许的。特别是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更是行不通,它不适应群众需求,群众也不欢迎,形势不允许,政策也不允许。我们必须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现代传媒工具,借助新媒体的渠道和方式做科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襄阳市科协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做法,并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但做得还是不够,尤其在各学会和县(市、区)科协之间认识还不够高、还不平衡。有的学会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还在用老思维、老方法处理问题;有的县(市、区)不闻不动,这是不允许的,请大家务必要提高认识。市科协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要应用考核的导向、政策的导向、舆论的导向,要给基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真正把信息化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能够适应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人民群众更高的期待。科协本身姓科,在信息化上我们更要走在全市的前列,走在其他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前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县(市、区)和学会2020年计划即将批准实施,信息化工作要提上日程,要投入资金,持续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普及部、学会部要分别对各县(市、区)、各学会上报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查,要查看有无把信息化工作列入进去。

当前,襄阳“科协一家”工作群已经建立了20多个,请大家转变观念,要把工作转移到“科协一家”平台上来,不要再把QQ和微信作为工作联系工具。“科协一家”平台有中国科协技术支撑,具有一定保密性。同时“科协一家”属于平台化的管理,可以直通中国科协、各省科协、各市州科协,包括农技人员,平台广泛、联系方便,越用越好,越用越活。在“科协一家”使用情况方面,樊城区科协和襄城区科协比较好,其他县(市、区)科协还需进一步加强。“科协一家”工作群不是为了建群而建群,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建群。

此外,我们要和中国科协衔接好,让科协一家向科技类的社团开放。科协一家、视频会议系统,都欢迎和鼓励大家都来使用,多使用。要开门办科协,不要关门办科协。在偏远地区,如保康、南漳,要注意电视、农村大喇叭的运用,南漳县科协之前做过一些探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必须要树立科普品牌意识

有品牌的东西才能持久,才有生命力、有市场,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我们已经推出了“襄阳小科”这个品牌,但品牌的形象不够鲜明、擦的不够亮、不够突出,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我们要制定品牌使用宣传管理办法,要开放品牌,鼓励大家科学地免费使用,要把“襄阳小科”的品牌形象和科普中国的推广结合起来,要有思路、有办法。今年市科协的活动类和资助类项目要拿出100万推广“襄阳小科”品牌形象,欢迎社会力量参与。我们要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专题研究。科协要亮明身份,要在活动中有形象感、存在感,就要持续不断地依靠品牌的提升作用。

四、必须提升科协工作传播力

在去年的一次座谈中,有政协委员反映“不知道科协是做什么的”,这说明了科协在社会上不为人知。我们还存在着不喜欢宣传自己,不喜欢和不会与媒体打交道,有些科协干部思想老化、年龄老化、认识老化等问题,这是不行的。今天,我们请来了媒体的朋友,我希望我们各学会、各县(市、区)科协都学会和媒体打交道。现在媒体是全媒体、融媒体,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广播、电视、报纸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科普,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就是“摆地摊”,就是小而全,就是孤芳自赏,就是关门办科普。一次科普活动如果没有媒体的宣传,可能知晓率、传播率只有几十、几百;如果加上媒体的宣传,可能就是几千、几万、几十万,这是传统媒体时代所不可想像的。科普的“普”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如果没有更多人知道,那么我们就是没有延长手臂,没有真正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

关于与媒体打交道,在资金投入方面,可能有些同志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我想谈谈这几点:首先,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渠道,我们已经有自己的科普襄阳云平台和网络渠道,党中央给科协有宣传的定位,我们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其次,学会和县(市、区)科协都要学会利用和整合资源,要有“羊毛长在猪身上牛来出钱”的资源利用和整合的观念。现在的市场体系、主体、机制很多,该花的引导性资金需要花,要把传统的“摆地摊”式科普工作资金转移到与媒体打交道上来。第三,科协系统从上到下的科普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中国科协制作的应急科普节目、栏目,科普襄阳云平台从科普中国引进的大量科普资源,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资源,交换渠道、交换平台,它们是我们的资本,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本。第四,我们科协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也要借助社会力量宣传,有些县(市、区)对于自身“三长”宣传、人才宣传、先进事迹宣传的认识还不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刚才朱老师还提到我们科协传播着力点的事情,科普传播需要向社区延伸,网络应急科普是一次成功探索,但下一步线上线下如何深度结合,如何更加关注群众所需,还需进一步探讨。

非常感谢中国科协,感谢各位工作的同志。希望我们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市委、市政府要求,让我们的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及时总结,及时挖掘,共同努力,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