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山前的“青”春飞歌—记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
湖北南漳,古山寨众多,是蜚声中外的“古山寨之乡”。然而,与之同样享有盛誉的,更为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则是给大家带来幸福生活的“寨子米”。
时值初夏,农村人大多在家避暑,可她却依旧穿梭于田园之间,时而低头仔细查看叶片,时而检查虫害细心记录。用她的话说:“这里的每一颗秧苗都是农民致富的希望。”年仅34岁的她,青春的笑脸始终绽放着坚毅果敢的奋斗模样。她就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襄阳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襄阳市三八红旗手”、“南漳县劳动模范”获得者,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
逐梦青春,她将韶华撒向田野间
赵青的家在南漳城关镇,虽然不是生长在农村,高中毕业后,赵青一直在城市打工,在她的生活里,从来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与泥土有着不解之缘。
2013年初,春节过后,村里年轻人又纷纷出门打工了,有些村民抱怨说:“这田越来越不想种了,谁要是能租恨不得租出去。”当时,姚岗村有大片的农田空闲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灵感让赵青豁然开朗:“把这些没人愿意种的田都租过来,规模化经营怎么样?”这想法让她十分兴奋,她查阅了相关政策,并到农业部门找熟人咨询这方面的事,反馈的结果更让她开心,因为国家大力扶持农业集约化经营,并鼓励建立家庭农场,从政策和资金上都有扶持。此时,赵青决定将创业的思路定位在农业项目。
科技赋能,她把“青丫头”做成名品牌
2014年3月,赵青与一家农业技术服务站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按照15元每亩的价格支付服务费,有了技术保障,她信心满满。2014年一开春,赵青就着手安排本年的水稻全生育期工作,从种子到肥料再到农药,人工的安排都做详细的方案。同时,她从生产环节上节省成本。
过去种地需要大量人工,人工费巨高不下,她决定从育种到插秧全部用机械。然而,育秧技术却成为“拦路虎”,南漳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为解决技术难题,赵青一方面上网查资料寻找方法,同时带着技术人员到外地农场去考察取经,得到了完整的技术模式。随后,她又贷款10万元,在武汉购买了育秧叠盘流水线一整套,秧盘2万个,插秧机2台,用所学的技术尝试机器育秧、插秧。果然,机械和技术的威力显现出来,2014年,农场500多亩地只有少量的死苗现象外,几乎全部成活,更让她欣喜的是,机器插秧的成本算下来,一亩地还不到80元钱,比人工还要便宜100多元,500亩就节省成本5万元!
2014年秋,农场水稻产量达到了1100斤每亩,这对于种植大户来讲是相当不容易的,水稻销售完毕一算账,竟盈利16万多。一家人走出了失败的阴影,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让赵青一家更加信心百倍。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赵青沾沾自喜,相反,她的心里已谋划更大的一步棋局:做出品牌效应。
2014年11月,赵青在县工商局注册了“青丫头”商标,她要把“青丫头”做成地域性品牌乃至知名商标。为了让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一方面,她从种植上按照绿色农产品模式种植,全过程减少有害物的施用,大量使用农家肥和生物防病治虫。另一方面,她计划增加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深加工的难题。
衔接成果转化,引领企业转型
几年来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提高了效益,但是赵青明白:不能止步于次,必须自我突破、破茧转型。2017年开始,赵青通过农业部门对接、自己主动衔接,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终于与省市农科院粮作所、加工所就产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湖北粮食研究院,分别就:品种研发、栽培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数据化,签订了《农副产品项目研究联合实施协议》和《技术开发合同》等,并于2021年3月联合申报《富镁红米研发》、《辐照改性后复合酶解的速溶米粉加工技术》两项专利,目前已经通过初审。
几年来,赵青带领大家扎根农业种植,依托“中国有机谷”,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种植有机水稻,带领农户增产增收。“东巩寨子”商标影响越来越大,东巩寨子有机米也真正的走出了山区并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合作社和公司多次被湖北省授予“优秀公益社会风尚品牌”、“汉江流域名优农产品品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荆楚优品“十大脱贫产品”;襄阳市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和“专家工作站”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