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科学知识 > 正文

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时间:2022-10-09 14:05:26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华罗庚(1910-1985),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被誉为“卓越的人民数学家”。

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民家庭。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简称“金坛中学”)毕业,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因为家庭贫困,一年后他就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幸好金坛中学的校长王维克赏识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让华罗庚回母校担任会计兼庶务,这样华罗庚在业余时间便能学习、研究数学。

1930年12月,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在《科学》15卷2期发表。当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自学经历和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

进入清华大学后,华罗庚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读完了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两年后,他又破格担任助教、讲师,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归国后,年仅28岁的华罗庚任西南联大教授,撰写了学术专著《堆垒素数论》等。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华罗庚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

一封公开信

华罗庚曾于1946年应邀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研究,1948年转入伊利诺大学执教。在伊利诺大学,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生活待遇都相当优越,华罗庚在这里教书、做研究、指导研究生。不久,他夫人带着3个儿子来美国与他团聚。可以说,此时的华罗庚,数学事业大有前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朋友都认为,他会在美国定居下来。可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华罗庚毅然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并返回中国!

1950年初,华罗庚携家属回到北京。途经香港时,华罗庚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海外学子回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华罗庚的《公开信》。这份充满感染力的爱国主义宣言,对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

作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华罗庚提出了“重视基础、激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和具体措施。他在数学所先后领导组织了一系列的讨论班,并鼓励年轻人参加,引导他们通过数学研究探讨,逐步走上自主研究之路。

这些讨论班涉及数论、代数、多复变函数论等多个领域,参加的成员中涌现出许多著名数学家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以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为例,参加讨论班的人日后大都在数论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他们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服务工农业生产的“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增强国力,是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时,华罗庚开始考虑如何用数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华罗庚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

为了推广“双法”,华罗庚花了20多年的时间,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