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成为三环锻造创新生力军
通讯员 李文光 彭杰 全媒体记者 童光辉 见习记者 程备
6月14日,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简称三环锻造)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人不停地抓料、送料,锻造和热处理工区一派繁忙。从这里出产的带臂一体化转向节整装待发,将漂洋过海,销往欧美市场。
“这项核心技术,我们完全是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强,订单不断增加。”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蒋德超说,企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其中,劳模、工匠更是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技术封锁成为“拦路虎”
三环锻造位于谷城经济开发区,是亚洲最大的精密锻造中心和亚洲最大的商用车转向节生产基地,成功打入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生态圈”。公司生产的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六成,国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然而,在2017年的一场商业谈判中,国外汽车巨头美驰公司向三环锻造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能量产带臂一体化转向节,就开展合作。
“当时,这项技术是被国外汽车制造商垄断的。”蒋德超说,带臂一体化转向节必须实现转向节与转向臂一体化链接,结构非常复杂,产品锻造和机械加工的难度也大,一直是国内中重型商用车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之一。
一时间,三环锻造上下“鸦雀无声”,因为要打破技术封锁,何其难!
为了争一口气,更为了未来的发展,三环锻造党委书记张运军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必须啃下硬骨头,依靠科技创新打开国外大市场。三环锻造立即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提出2年内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带臂一体化转向节。
创新创造攻占“制高点”
为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三环锻造出台了一套激励机制,全力攻关带臂一体化转向节技术。
此时,谷城县总工会正在企业中推行劳模创新工作室,目的就是破解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这真是及时雨,我们赶紧行动,率先在公司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蒋德超说,有了研发载体,加上劳模带头,心里总算有了底气。
张运军就是全省劳动模范。他身先士卒,组建了三环锻造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陈天赋也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并向公司立下军令状,保证2年内攻克带臂一体化转向节技术难题。
研发团队经过上百次的锻造数字模拟分析,逐一解决了锻造成形难、模具变形和有裂纹等问题,而且每道工步都设计2套以上方案,寻找最佳答案。
三环锻造对陈天赋团队有求必应。缺经费,立即划拨;缺人员,即刻补充。
从2017年初立项,到2018年9月,陈天赋团队成功试制出卡车带臂一体化转向节,先后申请“与转向臂一体化成形的汽车转向节及其加工工艺”等13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美国授权专利一项。
“真不容易,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干,办公室就是我们的家。”陈天赋说,好在公司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宽松环境,谷城县总工会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些都缺一不可,否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精益求精攀登“最高峰”
突破技术封锁,抢到国外订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因为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我们又提出了用工匠精神攀登创新高峰的目标,各种创新工作室陆续成立,研发技术可谓层出不穷。”蒋德超说,在党建引领大旗下,三环锻造以各生产支部为单位,深入开展“精益改善”行动,狠抓降本增效工作,一旦好的建议或者方法被采纳,公司就给予重奖。
近几年,三环锻造共收集“精益改善”提案3239件,立项2915件,累计实现收益9650余万元,发放“精益改善”奖励462万元。
三环锻造还成立了2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省级工作室3个、市级工作室5个,开展项目攻关586个,1150人次参与研发活动,累计发放专项奖励324万元。
三环锻造获得授权专利201项,起草国家/行业标准7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3项,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目前,三环锻造累计为全球最大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供货180万件(套),一直保持着百万产品零残次品的纪录。
“今年,我们的国际业务产值将达到4亿元,其中,带臂一体化转向节订单能突破6.3万套,同比增长23.4%。”蒋德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