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襄阳加快推动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时间:2023-11-14 10:01:22 文章来源:襄阳市政府网

推动县域创新强起来,是夯实全域创新发展基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达到2家,4家入围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名单,多点支撑、全域协同的区域创新布局正在加速构建中。

整合优势资源 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道路上行驶的大货车,它们使用的刹车片,很多出自枣阳。特别是商用车刹车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11月9日,第三届全国摩擦材料质量发展大会暨高层论坛在枣阳市举办。枣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枣阳市大力支持湖北飞龙摩擦、龙运汽配等企业创建国家技术中心和省、市级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枣阳市处于“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中间位置,其中摩擦材料是该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细分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枣阳市抓住创建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契机,推动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把主要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倾斜,加快产业集聚步伐。

为支持以飞龙摩擦为代表的企业发展壮大,枣阳市按照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的10%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企业,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基础上,按研发支出一定比例予以最高50万元支持;依托摩擦材料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创建国家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和技术集成,带动龙运摩擦、百兰车轴等1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飞龙摩擦与多所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目前,枣阳市以飞龙摩擦为龙头,以兴亚、群益、华联等为代表的刹车片生产企业已近百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达150家,从原材料加工、制造设备生产到终端产品上市,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态势,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与浙江、山东、河北摩擦材料产业并称国内摩擦材料产业四大区块。

优化创新环境 夯实竞争优势

“我们的汽车锻件年产量10万吨,产生的废钢废铁有一两万吨,光卖铁疙瘩每年就能节约成本8000万元到1亿元。”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军说,公司每年产生大量废钢和铁屑,这些边角料被谷城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回收再利用后,加工制作成制动鼓、支架、桥壳等几百种汽车零部件,然后销售给车企,形成了以废旧钢铁为原料的双向配套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

近年来,谷城县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对接“技改提质、智造焕新”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改提质工程,不断优化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谷城县28家企业进入市智能化诊断服务平台,三环锻造、三环车桥、骆驼华中、新金洋资源、金耐特机械、洪伯车辆、富仕纺织等企业,每年以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智能化改造,企业在重点部位、关键生产环节实现了机器替代人。

如今,以再生钢铁为代表的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已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共有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6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内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达96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63件;回收网点在全国有327家,每年生产钢铁铸造件80多万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集群去年产值就达24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5%。

去年年底,谷城县成为湖北首批创新型县(市);今年,谷城县成功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探索创新路径 夯实全域发展基石

近年来,市科技局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仅打造了谷城县、枣阳市这样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标杆,还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推进创新型城市(县市)扩面、提质、强基、赋能,进一步夯实全域创新发展的基石。

保康县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7%,科技创新要素逐步优化。

老河口市坚持重点优先,把提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铝制品轻量化“三大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快布局培育优势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襄州坚持以科技赋能农业,形成粮食、油料、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现代种业、特色产业六大产业链条。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家,产值达到357.5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6.8%。

宜城市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产学研“鹊桥工程”,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39家,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