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科协 > 基层科协 > 正文

擦亮科普宣教品牌 释放湿地绿色活力

时间:2024-07-01 09:32:42

近年来,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环保、幸福”湿地为目标,坚持“大美湿地 城市绿心”定位,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湿地修复和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致力于将湿地公园打造成集科研、生态、游憩、观赏于一体的重要功能区,湿地科普宣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科技引领湿地科普,高标准打造科普阵地。

以打造全省一流科普宣教中心为目标,建成了870平米科普宣教中心,根据功能定位划分为5个展厅和1间科普教室,以现代展示技术为叙事语言,以艺术性与人文性为表达触感,采取影像图片、展板、沙盘、声光电场景还原等手段,以沉浸式体验为主,打造了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展馆。科普宣教中心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先后接待省市各级领导、各部门及中小学生60余批(次),线上线下影响覆盖10万余人。

1.jpg

二、丰富室外宣教内容,提升湿地科普宣教水平。

投资2.37亿元建成了占地55公顷的科普宣教区文化广场,以五谷文化、汉水文化为两轴,打造了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仙人古渡等十景,建有动植物长廊、湿地知识科普长廊和五谷文化诗词长廊、汉水文化诗词长廊各一处,收集二十四节气、四季、汉水文化、谷城八景等诗词200余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中华诗词文化,扎实开展科普实践活动,第一季度已开展活动10余场,覆盖人数达5000余人次,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窗口,也为科普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在品读诗词的同时,科普了湿地知识,展示了湿地的特有魅力,正逐渐成为谷城的“城市会客厅”和网红打卡地,先后被授予全国自然教育科普基地、湖北省科普宣教基地。

2.jpg

三、抓住重要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联合多部门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宣教活动,通过群发公益短信,发放《湿地保护法》读本、环境保护宣传海报、湿地保护宣传折页等资料5000余份,受众人数达上万人次。组织全县近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保护大美湿地、呵护城市绿心”环保公益活动和远足踏青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组织幼儿园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大型亲子活动,在幼儿心里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带你一起游湿地”活动,讲述湿地十景故事,传播湿地文化,全国科协、省市科协官网先后报道这一活动;在《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邀请市、县、镇人大常委会代表80余人到湿地公园观摩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果;世界湿地日邀请“环保奶奶”运建立上了一堂生动的湿地生态保护课。

3.jpg

四、联合开展共建共管,扎实推进湿地保护。

与公园辖区内村(社区)开展共建共管,先后组织湿地公园区域内9个村(社区)巡护员、全体业务人员开展湿地业务知识培训班40批次累计覆盖上千人。建立湿地公园、村(社区)专兼职巡护队伍,按照“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管护”的要求,将日常巡护与专项清理相结合,重点巡查鸟类重要分布区、栖息地、候鸟迁徙通道。开展绿盾行动、清网行动、候鸟护飞等专项活动,打击乱捕滥猎行为;按照“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理念,加强技防,实现全域动态监控;建立4座通信信号塔,覆盖公园范围内汉江、南河、北河共1.4万亩水域、滩涂。布置鸟类投食点20处,在鸟类繁殖期和冬候鸟越冬期开展投食活动,满足特殊时期的觅食需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湿地微地形改造,湿地水面越来越大,小鱼小虾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为候鸟迁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五、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扩大湿地公园的影响力。

先后在国家、省市县各类媒体发布湿地保护宣教信息、小视频100余篇,去年11月17日在中新网发表的《众鸟翔集 湖北谷城湿地保护加速推进》,3天时间浏览量达60万人次。春节期间推出的《云游湿地 留醉谷城》视频,抖音流量达到了8.3万;撰写的《“大美湿地”化身“大美诗地”》被襄阳市创建“中华诗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动态转发推广,长江云、襄阳晚报县市头版、襄阳日报客户端、汉水襄阳等媒体报道了我们的经验做法。撰写的《多彩活动闹新春 湿地公园年味浓》被省湿地基金会工作简报第2期采用。运用网红歌曲上春山制作的诗词配湿地风景视频,上线不到3个小时抖音流量突破了9.1万。仅春节期间发布各种宣传视频30余个,视频号、抖音、美篇等平台累计30余万流量。3月以来,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连续两周在襄阳市自然景观好评榜、人气榜上排名第二。通过一系列的宣教活动,真正让社会各界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增强关心湿地、保护湿地意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湿地的浓厚氛围。

通过大力开展科普宣教,结合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水质、水环境越来越好,湿地公园鸟类由88种增加到125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由1种增加到5种(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东方白鹳、白冠长尾雉),其中中华秋沙鸭、黑鹳种群数量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中,与去年同期相比,越冬水鸟种类增加了29.6%,数量增加了88.9%,在湿地公园区域内停歇、觅食、越冬水鸟的数量达到10640只。湿地公园先后获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全国候鸟迁飞通道重要栖息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5张国牌,被省政府授予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