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起泡、口腔溃疡、鼻干口燥……为啥一到冬季就爱上火?
寒潮之后,不少人发现,“火气”上来了。嘴角起泡、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目糊干涩……上火的感觉真是不好受,而且好了没多久又会“卷土重来”。为什么冬天天气冷反而更容易上火?日常生活有何“败火”小妙招?冬季如何“避火”?江苏省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为什么天冷反而容易上火?
“上火”为民间俗语,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施荣伟解释,从中医理论进行解释,“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而冬天上火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心肝火旺、作息不规律等。”
冬季天气严寒,人们喜欢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抵御严寒,例如火锅、烧烤、羊肉等,“如过量食用则会引起上火。且冬季人们饮水相对较少,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施荣伟介绍,而冬季部分人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就会导致心肝火旺,从而出现眼红目赤、口舌生疮等症状。
此外,施荣伟表示,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人们喜欢待在室内,室内环境封闭以及经常使用空调、取暖器、地暖等易导致身体缺水。“而人体在冬季的免疫力是较差的,寒冷季节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身体的部分毒素无法通过汗液排出,作息不规律易耗气伤阴,也会继而上火。”
不同的“火”如何排出体外?
“上火可以分为实火与虚火。”施荣伟表示,实火,属于中医的实证范畴。多因外感邪气或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活动失调引起。通常表现为面红耳赤、口唇干裂、口苦、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鼻出血、耳鸣耳聋、身热烦躁、尿少、便秘、舌红苔黄、脉实滑数等一派火热之象。实火上炎者,多采用苦寒泻火、清热降火、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而虚火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多因内伤劳损,饮食作息,纵欲过度等,致五脏失调虚弱而产生虚火,虚火分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症状。”中医认为,虚则补之,阴虚火旺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其中知柏地黄丸可以滋阴降火,用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等症状;杞菊地黄丸可以滋肾养肝,明目降火,用于肝肾阴亏引起的眩晕、耳鸣、视物昏花等症状。
而火从中医角度可以分为: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如更年期女性或老年人情绪易波动,失眠多梦,心情烦躁,儿童多动、不安等,都属于心火。应对心火,除了服用中医汤药外,饮食上可多食莲子心泡水来达到清心火的目的。”施荣伟介绍,“咳嗽咽痒、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咯等、鼻腔干燥都是有肺火的表现,可多喝温开水,多吃百合、银耳等。此外,要加强运动锻炼,能起到灭肺火的作用。”
肝火旺盛时,眼睛肿痛发涩,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如果同时有烦躁易怒、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进行调理,如果同时有脚心发热症状,多属虚火,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施荣伟支招,“如果出现牙龈肿痛、口干便干、口臭、易饥饿等症状,可能是胃有实火所致,可将西瓜皮的白色部分切成丝食用。还可以尝试多吃凉拌海带或紫菜等食物。如果胃里总像没吃饱一样,伴有隐痛,可能是胃有虚火,可多吃木瓜或银耳等食物。”
日常生活如何调理“降火”?
尽管冬天容易上火,但专家表示,生活中也不能一味地清火,“人体内的阴阳犹如一盆水和一团火,在‘降火’同时还要好好地保护这团火,才能为来年春天的阳气生发做好储备工作。”
施荣伟建议,要适当补充水分。“冬季干燥,平时要多喝温水、多吃水果,补充身体水分。冬季鼻子干燥,可倒一杯热开水,对着杯口用力吸气,让水蒸气熏鼻腔,每次做5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对预防鼻腔出血有很好的作用。”
合理调节饮食也很重要。“由于人体体液呈弱碱性,可以多摄入碱性食物,如蔬菜、瓜果、豆制品类、牛奶等。还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猪蹄、鱼、动物肝脏、瘦肉等。咽喉干燥的人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施荣伟表示,此外,还可在室内放置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尽量多开窗通风换气,呼吸新鲜空气。
现代医学认为,当出现抑郁、焦虑、暴怒等不良情绪时,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病。“因此,想要身体健康,需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施荣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