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智 > 智库动态 > 正文

襄阳完善科普研学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

时间:2025-01-20 15:15:05 文章来源:襄阳日报

单次能接待多少青少年集中食宿和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科普研学导师需要什么资质?科普研学活动的室内外活动场所面积应达到多少?1月14日,记者获悉,为引导科普研学基(营)地规范化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市科技局召开《科普研学基(营)地基本要求》标准制定工作推进会,大力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行动正在襄阳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该标准由湖北隆中实验室牵头,联合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科协、市科技馆、湖北文理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规定了科普研学基(营)地管理与服务的术语、定义、服务对象、分类、基本条件和要求、课程要求与安排、设施与服务、安全管理、个性要求及实施与评价。

目前该标准已列入2024年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一批),这也是全省科普研学领域的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科普研学基(营)地基本要求》。

推进会上,专家及编制单位代表围绕优化基地和课程分类、加强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细化服务对象与学段划分等内容逐条讨论。

“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省各地区科普研学基(营)地的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湖北文理学院资环学院副教授龙雨萍表示,按照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科普研学基(营)地分为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科技局表示,该标准制定项目预计2026年6月全面完成,目前已形成针对襄阳科普教育基地类、科技企业类、研究院所类及场馆类等企事业单位的详细调研计划,将分阶段开展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和草案修订等工作,确保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